近年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为提高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宜春交警不断拓宽宣传覆盖面,优化宣教内容,选在晚上、村民在家的时候,进村入户用农村群众感兴趣的方式“看电影”、“拉家常”,大力传播交通安全知识,让“看电影”成为农村地区群体生活的保留节目,让宣传活动真正融入农村的“夜生活”。
“有声有色”,找准宣传切入点
农村地区“空心化”问题严重,在家的多为“一老一小”,传统的发传单、摆展板、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栏等交通安全宣传手段收效有限。许多老人甚至连字都不认识,既无法读传单,也无法理解交通安全的意义,他们觉得这些是 “大道理”,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交警支队创新宣传方式,指导各大队采取电影下乡的方式在农村地区进行宣传。
丰城交警大队加大投入,花费4万余元为辖区各中队配备了10套投影设备,由宣传民警走村入户播放交通安全宣教电影,用老百姓能够明白、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新的宣传方式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的认同,宣传效果显著。
今年以来,丰城大队开展“电影下乡”活动共120余场次,3月1日至3月9日仅9天的时间就播放了34场次,让农村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了交通安全意识。
“土里土气”,找准村民兴趣点
村民们长居农村,土生土长,乡土情节浓厚,播放的电影越接地气越好,村民们就喜欢看“土里土气”的故事。支队宣传科指导各大队收集整理本地近两年发生在辖区农村地区的典型案例,制作成小电影,以案说法。民警提前了解每个村的道路特点和出行特征,选择相应的视频,特别是带上该村周边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重点播放,用切实发生在村民身边的事故案例开展宣传教育,让大家真正从内心受到震撼,从而改变交通陋习,文明守法出行。
万载交警大队将电影下乡活动命名为“警笛夜鸣”。大队在各村镇文化广场搭幕布,放映交通事故警示片,利用辖区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警醒人们以案为鉴,注意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这种“土里土气”的宣传,让群众能明白,会接受,愿意做。万载县潭埠镇濠田村辛某看完电影很有感触:“刚刚播的事故有一个就发生在我家门口,就是因为夜晚随意横穿马路,自己不注意,被撞飞几十米,现场好惨,大家过马路真的要多望望,注意安全。”
“各式各样”,找准群体宣传点
在宣传活动中,民警们精准分析群体特征,找准宣传点,选择播放相应内容的电影,让大家更乐于接受,真正将交通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警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非常愿意听警察叔叔的话,并且作为受过教育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接受能力,直接讲授交通安全知识,能够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反而一些血淋淋的案例容易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中小学,民警主要播放的是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视频,编制朗朗上口的交通安全顺口溜和儿歌,现场与孩子们互动学习。针对重点客货运企业,播放内容主要是货车、客车超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随意变道、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典型案例,用血淋淋的案例进行警醒警示。而针对农村中老年群体,宣传民警则有针对性的挑选农用车、三轮车违法载人、随意横穿马路、驾驶乘坐摩托车电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等事故案例,边播放边进行讲解。不同群体选择不同内容,精准化的宣传教育,使电影下乡活动达到了更好的宣传效果。
今年以来,全市交警以“不差一村,不少一户,不落一人”为目标,深入推进“电影下乡”活动开展,切实做到“发生过亡人事故、典型事故的村庄必去,有中心小学的村庄必去”。截至3月10日,全市共开展“电影下乡”活动380余场次。(京芳宜)